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院级新闻

【疫情防控•策划】致敬“池医大白”!这个春天最美的风景(二)

发布时间:2022-05-03 18:31:54 信息来源:池州市人民医院首批援沪核酸采样队 作者:池州市人民医院首批援沪核酸采样队 浏览:2654 次
【字体大小:

两年前,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被那些战疫在一线的逆行者们感动。

这些天,在我们身边,同样有着一群让我们感动的人,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大白”。池州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身穿白色防护服,奋战在抗疫一线,用责任担当和辛勤付出,护佑人民群众的健康。他们是这个春天最美的风景,也是这个春天里的一道高光,用温暖照亮前行的方向。

姜晓飞:胃肠外科护士长

2022年4月6日,今日继续全城大筛!

我们被分配到了闵行区,这两日天气越来越热,严实的防护用品一上身,就开始全身流汗,坐在车上,能明显地感受到汗水从两侧脸颊往下流。

再次郑重地在胸前写下“我是党员“四个大字!

无论外界如何,都不能让我们轻易丢弃初心,丢弃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更不能丢弃作为医者救死扶伤的使命和当担。

百余名采样人被分成了十几组。我们一组四人所在的小区居委和志愿者都非常给力,配合都十分合理默契,不到两点就结束所有采样。本组采样量为3500人次,人均875人次。

在这里,遇到了很多安徽老乡。其中,有家在贵池区的小哥,有操着原滋原味青阳腔的一家子。

青阳老乡的父母是在上海成的家,孩子们也是出生在上海。我就问他,为什么孩子也会说青阳话?他说,那必须,我们在家都说青阳话。“人到哪里都不能忘本啊!”

我的眼睛再一次涩起来,这是我此行入沪第二次想流泪!

今天我们再次收到了来自闵行居民的诸多感谢。印象里比较深刻的是一位阿姨说的话,她说:“如果不是疫情不允许,我真想给你们一个爱的抱抱!”

和我合作的志愿者小姐姐工作非常认真,动作也非常娴熟。她其实比我更忙,我只是负责采样,她不但要做每一次采样的前期准备,还有做采样后的整理工作。同时不忘关注我,似乎生怕耽误了我采样的进度。小姐姐是桂林人,说话声音及其温柔。身材纤细,发际也不低,跟雪儿差不多。

看到小姐姐,想起雪儿,她这几天怎么样了?尽管她住处跟我入住的酒店只相隔十几分钟的路程,我们却没办法相见。真正是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这咫尺和天涯之间,狠狠地牵拉扯拽着一颗当妈的心。

到底什么时候,我能见到她?

640.jpeg

 

王圆圆: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往日的此时,我应该是正奔于上下班的途中,或是坐于家中指导孩子学习。家乡的梨花定已纷飞成雪,涨满眼帘,小城路边桃花开的正艳,其华灼灼。

3月29号下午,突然接到电话让我去支援上海核酸采样,我亦有此意。于是毫不犹豫的收拾行李出发,闻风而动,脚步匆匆。疫情就是无声的命令!

与我此行同去的还有另外11个老师,我们12个人一起组成首批池医援沪小分队,勇敢逆行。身处于这样一支团结一心的队伍之中,与这般无私无畏的同事并肩作战,何其自豪,何其骄傲!

细细想来,今天是我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第24天。这24天来的一点一滴,恐怕是一生难忘!我们在互相鼓励、互相安慰下,从最初不安到如今从容,我们已经适应这种紧张无规律、如战场一般,随时接到命令随时集结的工作方式。当然偶尔也能放松心情,在收工回酒店途中悠闲欣赏车窗外的林立高楼、绚烂霓虹。

我们这次到上海主要支援的是静安区曹家渡街道社区的核酸采样工作。

每天我们在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师带领下,被分往不同采样点。社区工作人员敬业真诚,志愿者热心协助,居民积极配合,一切井然有序,没有一丝慌张,所有场景都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上海式素养。

第一次采样时,遇到一位奶奶张开嘴巴时舌头抵住了上颚,我对她做指导,她对我不理不睬,然后她身边的爷爷连忙向我表达歉意:“医生,不好意思啊,我老伴有阿尔茨海默症,不理人的,我来教她吧。”然后爷爷在身旁边很有耐性地跟奶奶做起了示范,一边示范一边还不忘给奶奶鼓励。

我瞬间被他们之间的这种相处所感动,这大概就是传说中你爱我的样子吧!最后奶奶终于顺利完成了采样。爷爷扶她走的时候,一直跟我说:“谢谢侬,谢谢侬!”

就这样连续5天驻扎在曹家渡街道社区,池医小分队继续分散在该社区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定点采集。

这是一场无声的战役,为了胜利,为了明天的美好,我们每个人都努力投身到这场战疫中!

舍小家,为大家!勇敢逆行!

爱和希望的传播总是比病毒蔓延更快,每一种爱,都刻进上海的心脏,逆流而上的每一个背影,把信念写在身后却没有留下姓名的每一个人,不顾生命地保护着这个城市,只有一个目的:把往日热闹喧嚣的上海还给你、还给我、还给大家。

后来的日子,我们一直坚守在静安区曹家渡街道社区连续工作至今。从一轮又一轮的全面筛查,到上门采集混阳居民,我们池医援沪小分队从未退缩,不管是烈阳下顶着30°高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走街串巷,像移动的桑拿;还是老旧小区爬高楼累到汗流浃背,都没有能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与担当。

也有朋友问我,几个小时,甚至一天不吃不喝受得了吗?

我以前也不解。但是,当我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起,很神奇的力量就会发生。我可以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就像军人穿上了战袍一样,一股神奇的力量注入我体内,只希望“上阵杀敌”,忘记了吃饭喝水上厕所。不能忍受的可以忍受,不能坚持的亦可以坚持。

在上海的二十多天里,司机师傅一句“辛苦了”,社区工作人员一句“谢谢你们”,酒店工作人员贴心的服务,暖心的饮料糕点,充满爱意的水果盘……

无处不流露着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谢意!尽管身处“疫线”,但有上海和家乡的信任和支持,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

每个清晨,每道初升的霞光构成明媚娇阳;

每个夜晚,每扇窗后的明亮构成万家灯火。

而心怀希望的人们一直在坚持,坚持努力过好生活。他们与我们一样,相信疫情一定会过去,相信很快城市便会恢复如初,家人可围聚闲言,灯火可明亮温暖,岁月可静好。

640-1.jpeg

 

曹红娟:手术室复苏室护理组长

每天我们穿梭在各个楼宇,一个动作,一句话语,都在感动着我们,让我们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充满了动力。

4月18日,来上海已经快20天了,来自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的我被派到翰林府邸采样。

一位老人因为膝关节炎行走不便,职业的习惯让我直接迎了上去,提醒他停止脚步,好减少疼痛与不便。

采样后,老人满怀感激,当他看到我的胸牌是安徽援沪时,高兴了起来,立马换了合肥的口音说了一声:老乡好!我是合肥人,谢谢您!给我深鞠了一躬。

当时我和另外一位队友眼含泪花,回敬他一个鞠躬和一张笑脸。

20号,我和队友又被分到这里采样,这个老人看到又是安徽来的,显得很激动,在几个“大白”中一眼就认出了我,很自豪地对邻居说:“这个大眼睛姑娘是我的安徽老乡,上次就是她给我采样的”。我再次回敬他一个鞠躬和笑容,心里暖暖的。

640-2.jpe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地       址:安徽省池州市百牙中路3号  

乘车路线:汽车站(火车站)乘坐7路车在百荷公园站下车,步行183米,乘坐5路、8路、10路、11路、18路公交在池州市人民医院站下

投诉电话:15339661559      行风监督电话:0566-2812293(工作时间拨打)    综合事务电话:0566-2816080(工作时间拨打)

池州市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皖公网安备34170002000037号     皖ICP备19000375号-1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